本报讯近年,吉林省吉林市把城区、街道工作重心由办实体、搞创收转移到创建文明社区,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“资本”。1997年,该市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1.9%,在全省各市、州中排名倒数第二,今年上半年则增长10.45%,增幅为全省各市、州之首。去年,吉林市荣获全国首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;今年9月下旬,吉林省委在这个市召开现场会,推广他们的经验。
1997年末,新组建的市委领导班子上任后,遇到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振兴吉林经济。他们认为,经济滞后是客观存在。但是,一个环境脏乱、社会公德很差的城市何谈发展经济?他们就此问题发动全市170万市民进行大讨论,最后形成共识: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、社会秩序、环境质量及市民形象,是一种可转化的生产力要素,是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“资本”。按照这一思路,该市制订新的发展规划,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城市建设的根本,以创建文明社区为突破口,开展各种易于群众接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。
该市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,拉动内需的机遇,自1998年以来,先后投入50多亿元用于住宅建设开发,并投资30多亿元,集中改造60万平方米棚户区,还用8亿多元对60个1994年以前建成的旧小区进行综合整治。“硬件”建设有了进展后,大力进行文明社区建设。全面改革城市管理体制,把城市管理权力下放到城区、街道、社区,不断创新社区教育手段、形式和方法,用特色活动凝聚群众。
该市以文明市民学校为依托,营造社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。到目前,全市已建成各类市民教育阵地422个,多数市民学校有教师、有教材、有机构、有规划、有教学登记、有学员登记,初步形成全市性的市民文明学校网络。各城区根据有些市民不能按时到市民学校上课的情况,还开办流动市民学校。流动学校都有街道干部参加,一面讲课,一面了解居民生活中有哪些急需解决的困难,同时答疑释惑、疏导情绪、化解矛盾。不少街道针对社区存在“三多”即下岗人员多、牢骚埋怨多、陈旧观念多的情况,实行思想工作入户制;开展“相约星期六,有话大家说”和党员“亮身份、树形象”等活动,形成邻里互助团结的良好风气。
为使社区教育更富有吸引力,今年,船营区以“心系社区”为主题开展“船营之夏社区文化月”,组织群众开展家庭卡拉OK大赛等各种文体活动。市里还请来吉林省歌舞剧团演出“杜花湖之夏”交响音乐会、辽宁芭蕾舞团演出“时代的旋律”芭蕾舞专场晚会,吸引数以万计的市民前来观赏。市委副书记冯俊来说:创建出文明,文明出效益。正是我们把工作重心不失时机地转移到创建文明社区上来,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,才有吉林市今天这样引人注目的快速发展。